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教材、课件、导学案”融为一体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23年11月25日 21:16

刘艳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我校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导学案和课件成为课堂教学的两根“拐杖”,教材是导学案和课件的来源,因此好的导学案和课件与教材是密不可分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教材、课件、导学案”融为一体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巧设导学案,再根据导学案来制作课件,使它们的思路达到一致,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将“教材、课件、导学案”自然的融为了一体。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导学案 课件 教材

【分类号】G623.5

学校走上课改之路后,老师们都在积极的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材、课件外,还多了份导学案。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将“教材、课件、导学案”融为一体呢?对此,我用课例《长方体的认识》来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要认真研究教材

在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概念性的知识点和结论在逐渐的被删掉,这些知识是不是不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是不是可以不讲呢?我认为不是,而是对我们老师在备课时隐性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老师要“吃透”教材,渗透教材的主旨,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概念和知识点,便于我们教师在把握教材的同时对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如在《长方体的认识》一课中,需要我们教师在两方面进行挖掘和拓展。一方面是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概念,而课本上没有给出,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的设计问题,将概念性的知识引出来,再来探究他们的特征。另一方面就是在学习长方体的长、宽、高时,注意长方体的长、宽、高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摆放的位置不同,长、宽、高的值是不同的。再由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和几组长宽高拓展出长方体的棱长总和公式。

二、要巧设导学案

在我们的课改教学中,视导学案为我们课堂教学中的一根“拐杖”。在巧设导学案时,我们设计了四个模块,分别是自主学习或复习旧知、合作探究、课堂检测、课堂评价。如在《长方体的认识》一课中的导学案设计。

(一)、复习旧知

1.

( ) ( ) ( ) ( ) ( ) ( )

2. ( ) ( ) ( ) ( )

(二)、探究新知

1.长方体的面

(1)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长方体的( ),相对的面完全( )。

(2)一般的长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是( )形。 特殊的长方体有( )个面,有( )个面是( )形,且这几个面( ),还有2个面是( )形。

2.长方体的棱

(1)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长方体的( )。长方体有( )条棱,相对的四条棱的长度( )。

(2)棱可以分为( )组,且每组棱是( )。

3.长方体的顶点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长方体的( ),长方体有( )个顶点。

4.长方体的长、宽、高

(1)相交于( )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长方体有( )组长、宽、高,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

(三)、课堂检测

1.判断

(1)一间教室是长方体。( )

(2)长方体有10条棱、8个顶点。( )

(3)组成长方体的6个面可能都是长方形。( )

(4)长方体可能有四个面完全相同。 ( )

2.一个长方体有四个面完全相同,其它两个面是( )

A.长方形 B.正方形 C.无法确定

3.长方体的长为2cm、宽为6cm、高为4cm,它的棱长之和是多少?

(四)、课堂评价

复习旧知(2分) 探究新知(3分) 课堂检测(3分) 课堂表现(2分) 总分(10分)

这份导学案中,第一模块的两个问题很好的帮助学生清晰明了的回顾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区别,同时也引出了课题。第二模块把一节课的新知识要点全部巧设成填空的形式。每个问题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写出自己的答案,再在小组之间讨论答案的正确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意识。第三模块一般是由简到难、分梯度进行设计问题,一方面检验了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考察了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看出在这节课中自己是否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便于课后反思。第四模块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意识,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以及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的再一次被认可感。

三、要精展课件

如果说导学案是课堂教学中的一根“拐杖”,则课件是我们教学中的另一根“拐杖”。既然它们是一对“拐杖”,则课件的制作过程与导学案的设计思路要一致。课件的精“展”体现在哪儿呢?一方面体现在当学生探究出答案进行展示时,他们说的是抽象的,有時是不具体的,这时教师就可以用准备好的课件资源进行动态展示,使得抽象的、不具体的更加形象和具体化。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又帮助了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再现记忆。

另一方面,在课件中对知识点的拓展及有些简单易错点知识设计及时反馈练习题,这样既增加了课堂的容量,符合小学生学习知识的认知规律,又使得学生课后作业的正确率更高,教师也顺利而高效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之,导学案和课件是紧紧围绕我们的教材进行设计的,是对教材的另一种诠释。它们是为我们的课堂进行服务的。导学案是我们将教材形成程序性的,学生可操作性的,可探究性的方案,而课件是教师将教材理念外化的方案,导学案和课件是相辅相成的,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导学案和课件有机融合到一起,使我们的课堂思路清晰化,课堂结构完整化,从而使我们的课堂达到高效。

参考文献:

[1] 戴金秋.导学案与数学课本的联系.新课程(下旬),2013(5).endprint

2008~2017 当代财经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