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审视当下美术教学审美性原则的落实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24年04月20日 08:39

张小抗

摘 要:审美性原则是最能凸显美术学科特 色的一个原则,也是美术教学的第一原则,体现在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全过程。然而在我们当下的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审美性原则”的实施和凸显由于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综合因素,使其往往不尽如人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偏离了美术教育的本质。我们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影响“审美性原则”的落实因素,突破瓶颈,使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性原则”真正的落到实处。

关键字:中小学美术教学 审美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955

审美性原则是最能凸显美术学科特色的一个原则,也是美术教学的第一原则。审美性原则应体现在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全过程。我们美术教师应从学科本位出发引导学生感受、分析、理解、赏析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感、文化内涵、社会价值等。但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一、在多年的教学、学习、观摩、交流当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

1.把美术教学等同于绘画和做手工。

我们知道对美术作品语言的分析是鉴赏与创作联接的重要环节。而在比较偏远的农村学校和校外美术班当中时常会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按照老师的示范,亦步亦趋按部就班的照着老师的作品画画和做手工,更有甚者还生怕学生的跟自己的不一样并给学生加以修改校正,对美术作品的赏析只字不提,到头来全班学生作品一个面目,毫无生气和个性可言。

2.重视技能实践,忽视美术赏析。

在中小学美术当中美术课被划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综合.探索”、“设计.应用”这几个类别,在美术教学当中作品的欣赏评述应该在各个类别当中都有所体现,而在新课标之下把“欣赏.评述”作为一个重要的內容单列出来(在普通高中单列《鉴赏》这一模块),由此可见美术作品的欣赏评述在美术教学活动当中的意义举足轻重。在大多的实际美术教学当中师生把精力都放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这两个模块,而对“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这两个模块几乎视而不见,或者蜻蜓点水式的一代而过。从多年的观摩课中可见一斑“欣赏.评述”的课业类别少之又少。

3.作品赏析深入不够,停留于图式表面的解读。

众所周知优秀的美术作品是集时代性、思想性、艺术性和技术性于一体的,我们要读懂一副作品必须从作品的形式到内容,从怎么说道说什么有一个全方位的解读。然而在普遍较多的美术课堂当中,尤其是高中美术《鉴赏》课堂在作品的赏析上,教师大多只是引导学生以个人经验式的或仅仅从美术语言元素(点、线、面、色、体)和语言法则(构图、明暗等)层面加以分析,戛然而止。在美术教学过程当中,作品的赏析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作品的赏析过程当中让学生从中获得美术语言和技法方面给的知识技能,从技法语言的层面深入到语言所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社会、历史、哲学层面的价值意义。

4.教学与生活脱离关系,学无所用。

常言道:“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反过来艺术又影响(美化)着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现代的生活当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美术带给我们的乐趣,美术的活动无处不在,可以体现在一件衣服上、一件文具上……,可以在美术课堂上、美术馆、画廊、校园文化……。然而,在我们的美术教学当中大多脱离了生活,美术教学活动仅限于教室、课本、作业本,在加之美术课的时间有限作业往往是半途而废,手工的半成品往往被“束之高阁”成为美术课后的艺术垃圾。

二、素质教育的呼声在耳畔响过多年,然而审美性原则在大多的美术课堂的落实却不怎么尽如人意,何以会如此那?

(1)从当下美术学科所处的地位来看,在高考、中考、小升初等的考试当中美术并非统考科目,也基本上无关乎美术科目的事,美术依然处在小三科(体、音、美)的范畴,必然在众多的家庭、学校、教师、学生各个方面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投入投资力度远远滞后与不足,课堂教学往往缺这个少那个个。

(2)从美术学科的本身来看,美术学科本身具有比较开放、自由配置空间大的特点,教师对课标的学习、领会,教材的分析、运用、充实程度不尽相同,导致了许多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随意性很大,学生作业形式方式多样,课堂不象其他科目那样竟然有序,美术课堂往往成为“自由散漫”的代名词。一些教师为了摘掉“自由散漫”的代名词,更多的采取对学生的压制和管理,把美术学习的范围空间一缩在索(有的学校班级规模过大为了学生安全,一些手工制作也从课堂上消失了。)把美术教学局限在了课堂、课本、作业本之上,使美术教学和生活失去了联系。

(3)从当下师资的培养和教师自身层面来看,从考前辅导班到大学四年毕业这段时间当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时间用在了美术技能技法的训练之上,在美术史论、美术鉴赏等方面投入的时间少之又少,培养的教师自身在审美性原则的把握程度和自身的美术鉴赏能力就先天不足。由于美术学科的当前现状平时在学校、在社会受关注的机会、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美术教师自身在学科研究、文化素养的提高相对比较薄弱。

(4)从对审美性原则的理解程度上来看,粗略的的把审美性原则理解为对美术作品图式的解读,而忽略了审美的本质(通过审美教育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忽略了图式语言背后的时代、作者、思想情感的教育功能 ;把美术学科与生活孤立起来、把美术与其他学科孤立起来;统一要求却没有因材施教。

三、总结

总而言之,美术教学的审美性原则的落实不是一两堂课、一两个人所能解决的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学生高度的认识各个方面给的通力合作才能有效落实。把美术教育放在个体成长的层面上高度重视起来;把美术的学习从课本、课堂上解放出来,加强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把教师的培养和自身的提高作为长期的目标突破先天不足形成良性循环;把美育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美育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使审美性落到实处,使美育落到实处。并使其身心得到享受和陶冶,情感得以升华,进而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在美术教学活动当中尽量让学生赏析艺术作品、发现美的事物,从哲学的角度、生活的态度、社会的责任、环境的保护、文化的传承等各个方面建立联系,从而引发学生的美感体验,

参考文献:

[1] 王大根著《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2] 《中国美术教育》2014年第2期。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美]鲁道夫·阿思海姆著《对美术教学的意见》,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4] 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03。endprint

2008~2017 当代财经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