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的班级管理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25年10月05日 12:03

朱德洲

【摘要】农村小学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资源的短缺,办学条件较差,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且多外出打工,对孩子疏于管理,使得孩子在校问题严重。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应分析好学生现状,要求班主任必须从各方面,用多种方法尽早了解学生情况,对症下药。一是要尊重關爱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及社会的爱。其次,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到问题所在,改正错误。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应严爱相济,严是爱,松是害。在严格要求的同时,给予学生必要的爱。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多创设情境,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受到相应的教育。另外勤做家访,即时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使得家长学校共同管理。

【关键词】尊重;关爱;严爱相济;活动;家访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125-01

一、用更多的关爱去感化学生

1.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应该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如何育人?我认为,爱学生是根本。农村小学尤为重要(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关爱)。爱学生,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人格尊严是平等的。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参照自己的亲身经历,当一个学生在被你认同、尊重后,他可能会有惊人的潜力和爆发力。

2.要平等对待全体学生。新课程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等、真诚、信任是师生关系融洽的一块基石学生最看不惯老师对优等生的偏心,对后进生的不关心,因此作为一个班级中的班主任,你首先要对学生一碗水端平,不能让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不如对别的学生好,让他们认为自己在老师的眼中是微不足道的,你要管理好一个班集体,并且要让这个班集体充满和睦相处的氛围,作为老师首先就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向,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集体的温暖,这种温暖不但来自老师还要来自同学之间。

3.要宽容对待犯错误的同学。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是一个班主任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思想理念。再好的学生也有犯错误的可能性,这个时候我们不能要求学生不犯错误,而是应该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和学生分析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让他们自己意识到自身行为的不正确,用讲道理的方法去说服学生应该怎么做,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对的,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老师对他的宽容不是放纵,意识到老师的宽容是为了让他不再犯同样愚蠢的错误。让每一位同学在犯了错误之后不要不敢承认,而是做一名勇于承认敢于改正的人。

4.要热心对待后进生。后进生在班级里一个弱势群体,学习优秀的学生不愿意和他们在一起,他们的心灵本身就很脆弱,这时候如果老师火上浇油对他们不闻不问,他们对老师的态度也会改变,认为老师不关心自己,自己没有希望,所以我们要用放大镜去看后进生的优点,让他们感到自己还是有希望的,学习的成绩代表不了一切。作为一名负责任的老师要及时给后进生补课,使他们可以尽快地把成绩赶上,尽量缩小班级中的成绩差距,使他们在班中一样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充满信心。

二、用良好的班规去约束学生

1.健全制度,严格纪律。在班级管理中,要建立建全班中的各项制度。该反复讲的要不厌其烦,该上墙的要明白上墙。

2.狠抓养成教育。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是加强班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养成教育也是小学班级德育的重要内容。认真推行红领巾值日岗、中队值周班等制度,深入实施体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班上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班容班貌等情况进行考核,每周进行小结,考核并评比优胜小组。确保常规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实。使全班形成人人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3.加强法制教育。继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通过法制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学生演讲、参观展览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的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建立后进生帮教制。

4.开展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班级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在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的同时,要加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及时矫正某些学生的畸形心理,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确保学生行为规范合格,品德优良。

三、用灵活的方法管理学生

1.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所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班主任给予学生一定指导,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致使其长期发挥效力。

2.创设情境,开创班级集体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农村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资源的短缺,开展的集体活动相对较少,学生集体观念淡薄。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创造性地创设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形成懂得尊爱他人,团结互助等优秀品质,增强集体观念和凝聚力。

3.做好家访活动并开好家长会。重视家校的密切联系,加强对班主任家访工作的组织管理,做到每月家访一次,每期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使家长能比较深入地了解学校、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情况,促进家长与家长间、家长与班主任间的情感交流,进一步听取家长对学校、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意见。

4.选拔和培养班干部。班级初建时,我带领学生尽快地熟悉新的学习环境,熟悉新的生活。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留心观察每一个孩子,捕捉他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在通过与家长联系、沟通,初步确立班干部人选。然后,创造机会,给这些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同学中树立威信。待学生之间有了一定了解之后,让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在班队活动中进行口头竟职演讲比赛,然后再采用师生举荐,民主选举出学生干部。

5.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少年儿童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班级将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各种平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大力开展学雷锋互助、环保等活动,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培育一代新人的局面,使在校生违法犯罪率继续为零。

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是比较复杂而繁重的。需要你真诚的捧着一颗“爱心”,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endprint

2008~2017 当代财经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