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大单元主题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程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24年04月24日 03:55

胡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258-0

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教学方法及模式的创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母语、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如何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大单元主题教学”理论的提出,旨在让广大语文教师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身心特点、认知特点的基础之上,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为主线,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这种模式凸显了语文课程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连贯性、系统性,能有效帮助学生在此过程中提升对语言文字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进行课外拓展学习和终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大单元主题教学”模式下,由教师为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尽管“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身心特点、认知特点”,但每个学生的学情教师不可能百分百完全掌握,仍然不可避免的会有疏漏。因此,“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会自主梳理学习目标是探索和推进“大单元主题教学”的重要一环。学生对照自主设定的学习目标,在教师课堂教学活动开始前进行提前预习,有益于学生学习新课和培养自学能力。经实践研究,我们提炼出以下引导学生自主设定学习目标的方法:

一、示范引領

怎样较为准确地找出单元学习的要点,并自主梳理学习的知识点?为什么要将某些内容设定为学习目标?学习自主划定的内容后在课堂上是否有切实的帮助?教师只有亲身示范,将相关的方法和技巧传授给学生,并且首先为学生梳理一个指导性的基本框架,让学生先学会“依葫芦画瓢”,才能使全班学生所设定的自主学习目标到达基本统一。如果没有这个“统一”,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将难以保障,学生也会对自身的自主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产生怀疑,这对师生的双方积极性都有着较大影响。所以,在培养学生自主设定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引领对学生而言是必须的。

二、个别指导

只有正视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各种差异,准确的把握每位学生的学情,采取个性化的指导尽可能地把他们拉到同一起跑线上,才能逐步缩小他们之间自控能力、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分析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距。找准不同学生的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短板”,通过教师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和监督,帮助他们尽快掌握设定自主学习目标的方法和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提前预习。这样,每位学生都较为均衡的享有在课堂上举手发言、当小老师的机会,对培养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还能营造出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三、小组合作

根据每位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情况,就“如何自主设定学习目标”这一项目将他们均衡合理地统筹划分为学习小组。如:一个5人学习小组中,配备在朗读、识字、词语理解记忆,重点语段词句圈定;课文写作思路的划分;中心思想归纳;学习方法的梳理;知识的积累等方面相对擅长的学生各1名,由组内语文学习成绩最佳、语文综合素养最强的1名学生担任学习小组组长。在小组长和语文教师的指导和督促下,各组员分工合作、求同存异,每位组员在语文学习中自己所擅长的方面都会成为全组成员学习的标杆。这有益于提升整个小组、整个班级成员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最重要的是能帮助他们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如此安排,也能够保证各组自主设定的学习目标更加合理和全面。

四、反复运用

任何习惯和能力的形成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反反复复的敲打和淬炼,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也是如此。就小学五年级学生而言,学习的持久度和专注度尚处在发展阶段,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监督以及激励机制,没有教师的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就可能会偏离既定的学习目标。当然,待每位学生、每个学习小组在此方面的操作运行模式成型之后,教师就应当适当放手让学生和学习小组自主去探究了,这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合作形式的改良与创新。前文所提及的3种依次逐步落实之后,还需要长期的运用、实践、修正,唯有持之以恒才能探索出一套切实有效的自主设定学习目标的方法。

五、总结提炼

总结提炼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细致工作。一般由教师主导,但又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因为研究的结果最终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成果,是他们最直接最真实的表现,符合相同年龄段的所有学生的共同特点。因此,“自主设定学习目标”方法的总结提炼必须由师生合力完成。真实有效接地气的研究是切实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教师个人及教研组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新方法新模式,是为了更优质更高效地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让课堂更加有趣而生动,有效而充实。及时地总结和提炼“自主设定学习目标”的方法可以为其他教师的教学、其他学生的学习提供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同时也可以移植到其他学科进行共享。endprint

2008~2017 当代财经 Inc. All rights reserved.